Lifestyle

宵夜危机

1 分钟阅读

张医生

October 28, 2025

张医生
宵夜危机|晚餐太晚吃,其实在“伤身”!

宵夜危机|晚餐太晚吃,其实在“伤身”!

疫情封锁期间,你是不是也发现自己吃得越来越晚?别担心,你不是一个人。很多人自从在家办公后,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变得模糊,三餐时间也越来越不固定。原本“早餐、午餐、晚餐”三部曲,现在多了一个固定角色——“宵夜”。

以前我们的一天节奏分明:早起吃早餐、午休吃午餐、傍晚一家人吃晚餐。可如今,工作拖到深夜、追剧刷手机、外卖随时送到家,宵夜成了不少人的“第四餐”。只是,这个看似无害的小习惯,其实对身体不太友好。

我们的消化系统也有自己的“生物钟”。白天是它最活跃的时间,晚上则进入休息模式。如果临睡前还大吃一顿,就像逼着已经下班的消化器官重新开工。结果往往是:食物在胃里停留太久,出现胀气、胃酸倒流、睡不安稳等问题。

更重要的是,深夜进食会影响身体代谢。 夜间胰岛素敏感度下降,吃东西后血糖会升得更高,身体更容易把多余能量转成脂肪。久而久之,容易导致体重上升、胆固醇变高、血压上升,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所以,问题不仅是“吃什么”,更是“什么时候吃”。

再来说睡眠。睡前吃太饱、太油、太辣,容易引起胃酸上涌、胸口灼热,让你辗转难眠。而睡不好又会干扰“饥饿激素”和“饱腹激素”,让你第二天更容易饿、更想吃甜食和碳水。
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:晚吃 → 睡不好 → 起不来 → 不吃早餐 → 又饿又乱吃。

那该怎么办呢?

1. 理想状态:最后一餐尽量在睡前3–4小时完成。
2. 若真的太晚才吃:选择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比如水果、蔬菜、豆腐、粥类。
避免高盐、高糖、高油的宵夜——这些食物会让你口渴、浮肿,也增加身体负担。红肉、炸物这类高脂肪食物最好留在白天吃。

水分也要掌握好。 白天多喝水可以帮助消化,减少夜间暴食的欲望,但睡前别狂灌水,以免夜里频频上厕所。
如果知道自己会加班,可以在正常晚餐时间先垫点小食——一杯牛奶、一小把坚果或一个水果。这样血糖不会大起大落,也能防止晚上吃太多。

最后,别把宵夜当“正餐”,而是当作放松身心的小仪式。慢慢吃、细细咀嚼,吃完也别立刻躺下。哪怕只是提前一小时结束进食,都能明显改善消化和睡眠。

封锁生活虽然改变了我们的作息,但重启身体节奏永远不嫌晚。
让饮食顺应生理节奏,不仅能帮助你睡得更香、肠胃更轻松,也能让心血管更健康。无论你的一天在晚上七点或午夜结束,规律和节制,永远是对身体最温柔的关心。